一、积累素材,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 纸上得来终觉浅。写作的过程,是观察、思维和表达紧密结合的过程。学生害怕作文,常常是因为没有鲜活的材料可写,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走向课外,感受大自然的情趣和奥妙;学感受社会的文明与进步;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真谛。从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,丰富自己的文化涵养,形成自己独特的创造性思维。 二、创设情景,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作文教学中创设情景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,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催化剂。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,也触动了学生的写作灵感,开拓了学生的写作思路,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拥有了自己的灵魂。 三、合理评价,不吝啬对学生的鼓励 在作文批阅过程中,不仅要合理评价,更要针对学生在作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或困惑,给予更多的鼓励,这也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一个重要途径。
写作兴趣,实际说到核心,应该就是表达的欲望是否强烈。一个孩子如果有很强烈的表达欲望,有话想说,也有话愿意说,那么他就会对写作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。抛开天赋这个因素,在目前的语文教育上,写作教学是最为缺失也最为薄弱的一块。经常能看见,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,还有孩子不会阅读,还有孩子不会写作。追寻原因找下去,实际上是因为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,过于呆板,严重地破坏了语文的美感。我觉得在写作教学上,只谈初中的语文教学,我目前执教初中几年,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经验,跟你分享。一,不妨从最基础的开始,组词,造句。这些是表达的基础,工具书比如新华字典或是现代汉语词典一定要有。让孩子们养成遇到不会的字词查字典的习惯。你从字词入手,选词填空是个不错的训练方式,让孩子逐步去懂得在语言表达中词语该如何选择与运用。词语在写作上的运用,几个基本的要求:准确,生动,形象 ,能够勾起读者最直观最生动的想象。你也可以举些例子来说,比如不好的,比如好的,分析给孩子们听,并让他们直观感受什么样的词语运用才叫好,怎样运用词语不是正确的。二,造句 其实是写作最基础的开始。我觉得我小学老师做得很好的一点,就是鼓励孩子组词造句,一方面增加了词汇量,一方面也训练了写作。不妨让孩子学着去造句,你可以挑选些你觉得不错的词语,让孩子们去查含义,完了之后再进行造句。在造句的过程中,去挑选些写得不错的孩子的例句,展示给其他孩子看,并鉴赏说说好在哪里。造句的另一方面,不妨可以尝试拓句的练习,拓句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强化孩子们细节描写的训练。我们一般戏称为宝塔句。这个需要你做示范。三,重视并强化日常的口头训练现在语文教学里最惨的一点(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)就是非常弱化孩子们的口头表达。这直接影响孩子们的书面表达能力。一个口头表达能力不行的孩子,一般书面表达也好不到哪里去。口头表达,不仅是锻炼孩子的胆量,其次也是在训练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。这一点非常重要!现在很多孩子写作文写得很乱,就是因为基本不具备逻辑思维。我们淡化了语法的教学,其次又不让他们开口说。落实到书面上只能是一团乱麻。口头表达,可以落实到平时的课堂中去,比如针对文本,设计几个不错的可以让大家讨论的话题,或者开几次素材积累课,选取的话题不妨可以有趣一些,更有时代特色一些。这样既积累了素材,又提高了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,其次又提升了他们的书面表达的能力。四,你应该是一个非常有想象力、并且很会讲故事的老师这点单独针对教师本身所应具备的素质而言。我真的觉得,如果作为一个语文老师,最基本的应该具备的素质:文本感受和文本解读能力、想象力,课堂表现力,丰富的多学科的视野,良好的写作能力。特别是在写作的教学上,你要比孩子们更有想象力,对于文本的展现上,让他们能够通过你的想象和描述感受到文本的美,进而有浓烈的表达的欲望。最后说一句,要教写作,你本身就得是个不错的作家;要教好写作,你不仅仅得是个不错的作家,你还得是个很棒的讲故事的人。所以,加油咯~~~~~~~~